“蓝色代表了你对自己永远无法到达的距离的渴望,代表了对蓝色世界的渴望…….你在数英里内目光所及的最远之处的蓝色,是远方的蓝色。这种光线并未触碰到我们,它并没有一路照射过来,这是一种逸散之光。”  




10175355.jpg

1986年2月生于唐山,在200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后决定从事各种喜欢的创作活动。现作为艺术家工作和生活于上海。当前在拍摄关于蓝的三部曲。作品曾入围2015年巴塞罗那摄影节,美国的摄影艺术中心的奖项和2016年三影堂摄影奖,刚刚获得了红门画廊的中国新锐艺术家奖并正在驻地,作品曾于国内外多次展览。

个人网站:http://liushuwei.com/


10175356.jpg

可看见的黑暗 Visible Darkness


刚开始你都在拍什么?

最早都是在拍人,拍身边的朋友。当时我学的是机械,正是家人要求我学的非常“有用”的专业。大概人的暖意和灵性刚好帮助我来对抗机械的冷意与呆板。但在过去几年里对于拍摄人的兴趣(随着自我和世界的距离变化)经历了一个波谷,又回到了波峰,例如蓝项目的第三部虽会更加抽象,但是会涉及到更多跟人有关的内容。


10175357.jpg

可看见的黑暗 Visible Darkness


►你正在拍摄中的into the blue 和《蓝》 三部曲之一的《可看见的黑暗》中都展开了对“蓝”的捕捉和探寻,为什么对“蓝”着迷?

我既清楚自己迷恋蓝,又对自己喜爱蓝程度了解得后知后觉,对自己内心黑暗时期的察觉也是后知后觉。标题出自我喜爱的导演Derek Jarman 在《蓝》里说的“蓝色是可看见的黑暗。”在他失明前,蓝色是他最后看得到的颜色。


10175358.jpg

可看见的黑暗 Visible Darkness


►和你眼睛中的月牙有关吗?

《可看见的黑暗》关乎眼睛里的4个月牙,以及个人的一段黑暗时期。发现4个月牙时;立刻很恐惧,却又开始幻想自己失明,也曾产生因此而有了对生的恐惧,因为我太喜爱这个世界里的色彩斑澜。另一方面还相当矛盾和变态,讳疾忌医在很长时间内不去看医生,直到后面眼睛另一次轻微生病。一个很有资历的医生轻描淡写地告诉我,这是角膜阴翳,并无大碍。我甚至有点喜欢上了这个名字,觉得阴翳和月亮般的阴影有些诗意在里面。还曾以此为弟弟设计的甜品命名为MOONMENT 和MOON SHADOW 。


10175359.jpg

可看见的黑暗 Visible Darkness




►好奇你在经历一段这样特殊时期的状态是什么样子,能讲讲吗?


在搞清楚这些月牙之前,我已经出于自己的恐惧和幻想在拍摄这组作品,假想相机帮我看到的黑暗的时间河流里微光所汇聚成的蓝。同时有两年多,我有些抑郁一度拒绝跟这个世界发生关系,或许可以说是“跟世界的恋情“到了一个瓶颈期。加缪曾说,在光亮中世界始终是最初和最后的爱。我却不断主动往它的浓密阴影中走,拒绝身体里那种植物性力量的成长;不光和之前一样反感功利的人和事,还拒绝了很多能够让我健康有机发展的事情,拒绝的原因里包含一种对“有用”“成功”的反叛,也包含我认为我不够好,配不上那些机会。

那两年里,我开始呈现缓滞状态,在干燥黑暗角落停止生长开始变黄。而之后的追寻蓝拍摄蓝的过程,也是离开闭塞的角落去往更广阔的黑暗,迎接远方灵光,使之汇入河流,开始跟世界终于恢复一种若即若离,有水盈润的诗意关系。《可看见的黑暗》系列就是我不断调整自己跟世界之间距离这个过程的缩影。



10175360.jpg

可看见的黑暗 Visible Darkness


阿甘本曾解释夜空的黑暗:“在我们观察夜空的时候,会发现群星闪耀,而群星的周围有浓密的黑暗环绕。由于宇宙中星系和发光体的数目近乎于无限,根据科学家的说法,我们也就需要对在夜空中看到的黑暗作出解释。而这种解释,正是当代天体物理学为我现在意欲讨论的那种黑暗给出的解释。在一个无限扩张的宇宙中,最远的星系以如此巨大的速度远离我们以至于它们发出的光亮永远也无法触及我们。我们感知为天空之黑暗的东西,就是这种尽管远离我们,无法触及我们——因为发光的天体以超越光速的速度远离我们——(却仍为我们所感知)的光。”

而丽贝卡索尔尼在《迷路田野指南》里的这段话恰恰又跟上面形成了微妙的映照:“蓝色代表了你对自己永远无法到达的距离的渴望,代表了对蓝色世界的渴望…….你在数英里内目光所及的最远之处的蓝色,是远方的蓝色。这种光线并未触碰到我们,它并没有一路照射过来,这是一种逸散之光。”  


10175361.jpg

可看见的黑暗 Visible Darkness


►《可看见的黑暗》中那张你命名叫做 “或许本来就是太阳游过的海” 的照片让我有体会到你在自述中所描述的“蓝是可看见的黑暗”,能讲讲这张照片吗?

这张照片的标题来自保罗·策兰的诗,其实我之所以用这句话做标题,有绕弯又绕回来的用意。最先既泄漏是太阳和海的真相,“或许”让觉得大多数人应该会以为它是星空,另外在照片的编排上,也让人以为它前面一张是旷野里的篝火,那些星星火火升腾起来,而无限升高,通往星空。所以就是“你以为它是….. 它或许是….. 其实它真的就是。”

它既包含不确定性和未知,也代表了广阔性。居于一个绝对的别处,客栈在大熊星座的兰波也曾说出“永恒?我找到了,那就是大海和太阳交相辉映。” 星空和海洋完成了广阔性的交换和统一。




10175362.jpg

可看见的黑暗 Visible Darkness


这张照片是我潜水时候所拍摄。巴什拉曾引用迪奥来的话“体会过深深大海的人不会再变成和别人一样的人。”从那之后,那片海水和太阳的光辉就形成了一个半透明的图层,叠加到我的生活里,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做到“我置身于一种流动的,发光的,摇晃的,浓稠的物质中,那就是海水,对海水的记忆。”

我上一个住处天花板刷成蓝色,也是一点现实中的助力。我在家里看电影的时候,画面充满整面墙,光影晃动而我会有恍惚觉得自己置身水下。睡前和醒来,我也是幻想自己睡在海水中,有限的天花板空间直接通往无限的天空。


10175363.jpg

可看见的黑暗 Visible Darkness


►为什么《可看见的黑暗》中每张照片都有诗一样的名字?挺美欸~

因为我需要诗意,或许我觉得有些太过了,可能明天就删掉了,哈哈。


10175364.jpg

可看见的黑暗 Visible Darkness


►在对“蓝”进行的一系列拍摄后,会有一种和自己进行了一场深刻交流的感受吗?


其实是叠加幻想,为自己构建一个蓝色不缺席的世界,像是一种方法论。艺术家Paul Beumer 在参加完我的indigo 工作坊跟我说  “Ithought about you chasing the color blue last night, its poetic in itssimplicity and implies an intuitive worldview, maybe seeking a privateidiosyncratic solution” (昨晚我思索了你追寻蓝色,它的简约里包含诗意,并意味着一种直觉的世界观,或许你是在寻求一种个人特质的解决方案。就是我将一个永不缺席的蓝色和灵光的图层叠加到了我当前生命里,这个幻想滋养着现实。


10175365.jpg

可看见的黑暗 Visible Darkness


►“蓝”三部曲中除了into the blue 和《可看见的黑暗》,还有一个系列是什么呢?

另外一个系列,还刚刚开始拍摄,标题还没有决定好,内容上会更抽象,更心理层面。这三部,是第一开始into the blue , 是去往远方消失在天际,去往未知,同时远去的寻找蓝色包含拜访indigo 故乡的旅途也跟久远的蓝色迷雾一般的记忆交融;第二部分,是通过幻想和梦想,收集“发光者”,达到跟当前黑暗的一种并存;第三部分,就是会更迷幻一点吧,大概,哈哈。蓝色之后我将会陷入更丰富的色彩的漩涡。 




10175366.jpg

into the blue



►去年夏天去贵州生活的一个月,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


贵州的山,那些简直是原型的山让我相当着迷。还有那里的手艺人的分享精神让我很钦佩,我觉得那就是一种艺术家的本质。


10175367.jpg

into the blue



►在你的所做的事情中包括诗歌、摄影、服装设计、开店……对你来说,最重要(最喜欢)的是什么?感觉你的生活挺自由和有趣的,在这些事情之外,你还喜欢做什么呢?

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直接感受生活,做许多不同的事为了从不同角度发现和认识自己,试图成为一个更丰富的,并不是太能被简单粗暴定义的人。我想让具备丰富性的它们是帮助我自己免于做妥协于世俗的事,喜欢的事情大多是“无用”的,但是这几样有些已经算是能够让我不至于饿死的。毕竟我本科没有学艺术,家境导致我离开学校开始就要完全的经济独立,因而做这些同样喜爱和次喜爱的事情,也是对于自己成为艺术家愿望的缓冲。除了这些,我迷恋园艺,从8岁开始喜欢养植物,我最长久的梦想就是成为园艺师并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花园;我也很室内设计,热衷装扮每一个即使短暂的住所。




10175368.jpg

into the blue


►听你讲过你很喜欢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那么你的摄影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吗?你最喜欢的摄影师是谁?

文德斯是比较早影响我的导演,因为他我对这个世界里红色的热爱多了一层,他是那种初期屡屡供给我拍摄欲望的人。

 我最喜欢的摄影师,其实每隔一小段时间就会变。我最近喜欢Alicjado Krucka,  I like you, I like you a lot 这个系列 , 在我看来既无奈又诗意。


10175369.jpg

into the blue


►最近在看什么书呢?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艺术家朋友程新皓前段时间推荐了我巴仕拉的《空间的诗学》和《梦想的诗学》,觉得受益匪浅,是对自己整个生活的梳理。之后马不停蹄地在读他的《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还有布朗肖《文学空间》, 还有另外一个蓝色痴迷学者所著的“ Blue: mythologies” 我的蓝项目进行到大概三分之二才愿意接受其他作品的直接滋养和感受


10175370.jpg

into the blue


可看见的黑暗


Visible darkness


《可看见的黑暗》是我《蓝》三部曲之一,标题受启发于德里克·贾曼的“蓝是可看见的黑暗”,也暗合我两次失明恐惧经历。蓝在这组主要于夜晚拍摄的照片里反复出现,多是微光在时间里如河流般的汇聚,且仍具有它通常作为忧郁和自由的隐喻。

我选取了些许具备不确定性的场景,它们往往连接虚幻空间,可能大海直抵星空,而星空亦可以倒塌。在部分照片里置入了一些现代艺术作品的局部或微小元素,运用类似梦的逻辑为其增添了荒诞感;加入的它们的方式算是不合时宜,但是“今月曾照古时人”,日月星辰等接近恒久的存在高悬于时间长河。现在也不仅仅是现在。而那些原本不能抵达的光线,也为当前的黑暗增添了光亮和隐秘的欢愉。

“在当下的黑暗中感知这种力求企及我们却不可能抵达的光;而阴影所触及的过去,也就获得了回应现在之黑暗的能力。”—阿甘本。每张照片的标题连成诗行。


10175371.jpg

10175372.jpg







10175373.jpg

10175374.jpg

10175375.jpg

10175376.jpg



into the blue


“蓝色代表了你对自己永远无法到达的距离的渴望,代表了对蓝色世界的渴望。”

“你在数英里内目光所及的最远之处的蓝色,是远方的蓝色。这种光线并未触碰到我们,它并没有一路照射 过来,这是一种逸散之光。”

——丽贝卡 索尔尼

标题into the blue,  有抵达遥远未知,消失在远方的意思。


10175377.jpg

10175378.jpg

10175379.jpg

10175380.jpg

10175381.jpg10175382.jpg

10175383.jpg

10175384.jpg10175386.jpg

10175387.jpg

10175385.jpg

10175388.jpg

10175389.jpg



childhood revisited




10175390.jpg

10175392.jpg10175391.jpg

10175394.jpg

10175393.jpg

10175395.jpg

10175396.jpg

10175397.jpg

10175398.jpg

10175399.jpg





本刊记者 / 付菲娅

影艺家出品 请勿转载


10175400.jpg



#rd" target="_blank" rel="noreferrer noopener">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I2NzQyOA==&mid=404458531&idx=1&sn=4ccd84a43a3908807fab087cefc7a23f#rd